女性内衣凭啥又贵又难穿,百元以下买不到好内衣?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09:58  浏览量:2

几个月前,我们撰写了一篇关于女士内裤的文章,探讨了为什么女士内裤又贵又难穿。在评论里,女性同胞们不仅深感共鸣,也提出了另一个困扰:购买女士内衣,同样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。

虽然都是为了庇护隐私部位,但内衣的存在比内裤更复杂一些。它制作工艺复杂,需要供应给不同的身材、胸型,很难成为一件标品,远远不是划分为S、M、L码就能解决的;另一方面,内衣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场景化,花样越多,选购内衣就更加麻烦。

越来越多被制造出来的需求,叠加那些依旧存在的痛点,让选购内衣成为一场更加漫长的战役。

文 | 饶桐语

编辑 | 张轻松

运营 | 芋头

内衣的苦,每个女人都吃过

终于入秋了。生活在北京的27岁女孩朱霖暗自高兴——天气越冷,穿得越多,出门不用穿内衣的日子就近了。

对于朱霖而言,穿内衣是一件很恼人的事,尤其在夏天。每次出门,过不了几分钟,内衣最下面的一圈就有汗液渗出来。有时候,汗液的存在会加大布料的摩擦力,导致那一圈皮肤过敏、发痒,回家一看,指定有被内衣勒出来的红印子。

穿着内衣的每分每秒,朱霖都像被某种神秘力量禁锢住了,呼吸不畅、脾气暴躁,“就是心烦”。她曾经有个诀窍,在工位上,没有人找她时,她会偷偷把手伸进衣服里,迅速把卡扣解开,松快一阵。但有一次,同事突然出现,她来不及穿好内衣,颇为尴尬地保持着紧贴椅背的姿势,这一招也不常用了。于是,和诸多女同胞一样,她回家的第一件事,就是先把内衣掏出来扔衣篓里。

▲ 脱口秀演员小海讲述自己不愿意穿内衣的理由。图 / 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截图

后来,朱霖上网搜过,自己的内衣体验不好,有可能是尺码买小了,也可能是没选对款式。那之后,她干脆同个款式买2到3件不同的尺码回来尝试。跟过的风也不少,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内衣越来越多,名头也越来越多。最近,朱霖还入手过几件“粉底液内衣”,名字很新奇,实际作用就一个,这种内衣贴近肤色,能在穿薄T恤时隐形。

但试来试去,好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她的不适,“说不上舒适的,只有勉强能接受的”。不管是哪一款,只要穿上就憋屈。

和朱霖一样,为了让自己舒服多一点,女人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选购内衣的路上。很多时候,她们已经学会忍耐,不再追求一件完美到极致的内衣,但事实却是,能到及格线的内衣越来越难找,“各有各的缺点”。

奔四的温迪,就属于彻底绝望、不再奢望买到“更好更舒服的”那一个。和内衣较劲多年,她最大的困扰是买不到适合的尺码。温迪说,自己胸围较大,记不得多少次,每次去线下买内衣,她总要问店员:“有没有更大的?”

那个场景很尴尬,温迪会忍不住在心里想,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?次数多了,她不再主动走进开在商场里的内衣店。有一年,她好不容易在一家网店买到一件还算合适的内衣,干脆再也不挑了,就那一件同款内衣,一年换新一回。

30岁的小伊,最不理解为啥内衣的乳头垫总是会跑来跑去,内衣从洗衣机里拿出来时,垫子要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,要么彻底调转了个儿,她要把手伸进去“盲掏”,然后疑惑,把胸垫缝在原地难道就这么难?

一进洗衣机就折寿的内衣还越来越多。有不少女性喜欢的无痕内衣,没那么勒人了,但缺点是容易变形、不经穿。家里在汕头开内衣厂的年轻人阿鑫说,在各种内衣里,无痕内衣的复购率很高,穿三四个月就得换——这种内衣没有钢圈,主要靠注入的胶水条提供黏合和支撑,丢进洗衣机后,脱胶、撕裂就是它的宿命。

还有一些女性,不再对胸罩抱有期待,转而尝试胸贴,只要自己“不凸点”就行。今年,27岁的阿梅刚生了孩子,她发现,哺乳之后,自己再也找不到适合的内衣了。断奶后10个月,阿梅形容,自己的胸部开始迅速枯萎、下垂,胸前只剩下一层耷拉的皮和巨大的点,下胸围合适的,罩杯又大了,罩杯兜住了,胸口又勒得不行。

胸贴成了阿梅最好的选择。但新的问题又来了。很多胸贴通过刷胶的方式提供黏性,这让乳头处很容易闷汗,或者很快没有黏性,走几步就掉。这些都忍了,最怕的是因为胶水导致过敏,用一会儿红痒、起疹子,“在外面痒到怀疑人生”。

▲ 许多胸贴都易引起过敏。图 / 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截图

更让人发愁的是,市面上的内衣还在变得越来越五花八门,不同的具体场景似乎都有特定的内衣要选。

常规的用途有运动内衣、睡眠内衣、哺乳内衣等等,除此之外,还有朱霖买过的、专为穿T恤服务的“粉底液内衣”;或者在“运动内衣日常化”的趋势下,可以在一些户外运动时外穿、底围较长的运动bra;甚至有一些内衣,光听名字,实在很难明确它们的功能究竟是啥,比如最近社交平台上流行的“果冻条内衣”,宣传词是软乎乎、很Q弹,但避雷的帖子还是一抓一大把;还有“反重力内衣”,会被拿来和“果冻条内衣”比较和测评,有人反馈适合大胸,也有人吐槽“很显副乳”“夏天穿很热”。

越来越多被制造出来的需求,叠加那些依旧存在的痛点,让选购内衣成为一场更加漫长的战役。

做好内衣,很难吗?

女性们疑惑为什么找不到一件完美的内衣,但在从业者眼里,做内衣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。

同样是贴身衣物,在服装行业,内裤、内衣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位。前者工艺简单、没有太多技术难度,是入行的新人、上年纪的工人都能上手做的简单活儿。但内衣不一样,它制作难度高、工序复杂,一些传统内衣的生产工序能达到40多道。

▲ 图 / 视觉中国

曾经在多家内衣品牌工作的内衣设计师潘雨薇说,其实他们更像是一名“产品经理”,在设计内衣时,最看重的是功能性,比如能否为乳房提供承托力。同时,内衣与身体紧密贴合在一起,而乳房形状特别,要生产一件合适的内衣,需要测量很多点位数据。这些都提升了内衣的制造难度。

早期,能够做到这两点的内衣品牌其实并不多。

十几年前,大学毕业的潘雨薇入职了国内一家头部内衣公司。她记得,那时,市面上流行的内衣还主打“聚拢显大”,与之对应,行业里话题度最高的内衣品牌是“维多利亚的秘密”。

此时,诸如曼妮芬、爱慕这样的头部品牌们,几乎是“躺着赚钱”。潘雨薇解释,要让内衣贴合乳房、为其提供支撑,靠的是合适的模杯,也就是能够罩住乳房的部分,这是内衣的核心组件。而往往是传统内衣品牌,掌握着“3D聚拢”的模杯技术,申请了专利,很多工厂都仿造不出来,甚至成了一种技术壁垒。

▲ 内衣界曾经的顶流——维多利亚的秘密。图 / 视觉中国

除了技术难度之外,内衣生产还一直被看做是“重资产”,不仅要建工厂,还得掏钱买数据,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销——这也是内衣的特点决定的。

一件好的衣服,会有一定的放量和包容性,而合适的内衣和身体紧密贴合,人体又总是复杂、多样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大品牌会花钱搜集、购买人体点位数据,再去生产出适合大部分人群的杯型。比如内衣品牌爱慕,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和北京服装学院合作,建立了体型数据库。各种研究项目,一趟下来可能就是几百万元的投入,只有资金充沛、并且服务于大众化市场的头部品牌愿意投入其中。

这些难点的存在,让我们很难随手就买到一件舒服的内衣。据潘雨薇了解,这几年跑出来的一些新锐品牌,依旧靠几家传统内衣品牌的工厂投产、供货。摆脱重资产,用更快的速度跑出来,是很多年轻公司的共识。

不过,内衣行业并非一成不变。其中,一片式内衣的出现,是典型的分水岭——它降低了内衣生产的成本和难度,那是2014年前后,内衣点状树脂胶技术在日本广泛应用,此后也开始被国内品牌采用,最典型的代表是ubras等品牌的“无尺码内衣”,主打穿着舒适。

对于工厂们来说,这是件好事,它们不再需要受限于模杯技术,而是用胶水替代钢圈。这降低了行业的入局门槛。放在以前,一件蕾丝、网纱内衣,光用到的面料就有十几种,以此保证肩带、模杯、乳头等不同部位的舒适度,做工全靠手缝。但现在,只需依靠两块布,再用点胶机器,用热压的方式就能迅速生产出成型的内衣。

在广东汕头,就有大量的内衣小作坊抓住了这个机遇,汕头也迅速崛起为“内衣之城”。阿鑫家的工厂是典型的例子,在当地,他家的工厂规模不小,传承三代,工人数量已经有500多位。

阿鑫说,如今,在汕头,无痕、无尺码内衣已经是绝对的主流。在做无痕内衣之前,他家的工厂只做蕾丝内衣,工人用的是缝纫机。差别是明显的,“从研发、生产到上市,蕾丝内衣的周期三个月,无痕内衣只用一周”,产量却大得多。

▲ 主打无尺码内衣的ubras。图 / 视觉中国

技术上少了桎梏的另一面,是行业更加鱼龙混杂。因此,一件内衣的呈现,越来越跟设计者们对内衣的理解和追求有关。

潘雨薇举例子,她自己是偏胖的人,觉得内衣侧面的龙骨格外硌人,穿着难受。所以她在开发产品时,会有意寻找更软的材质,比如用硅胶条。不过,一些更希望内衣耐穿的设计者,就会选择用PVC等材质,没那么舒适,但能保证内衣进洗衣机几十次也不变形。

材质不同,要满足的需求也不同,很难去评价到底什么是最合理的。这其中,还得考虑成本问题。潘雨薇说,用了硅胶条,成本也上升了,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工艺改善,一件内衣的成本会增加三四块钱,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成本问题。

毕竟,就像低于5块钱的内裤有偷工减料的风险一样,内衣也有自己的价格底线。潘雨薇和阿鑫计算过,他们都认为,一件走性价比路线的内衣,成本价在20~30元左右。按照利润率计算,这件内衣的合理售价在100元左右。当然,那些在线下开店的品牌大厂,这个成本还会更高些,达到50~70元,售价也会更高。

内衣售价不低于这些数字,才能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正常国标。内衣生产工序多,也在更多地方考验着生产者的良心。比如染色时,染料用得好一点、贵一点,才不需要加太多含有甲醛的固色剂。还有最重要的模杯,接触皮肤的那面需要贴胶,如果成本太低,就很难指望厂家用上环保胶,一旦用了劣质胶水,热压后产生的气体产生有害物质,都是潜在的风险。

像选电子产品一样选内衣

作为一名女性,潘雨薇理解女性买内衣的困境,因此,除了设计内衣,她还会在社交平台上给女性们科普,如何选购一件适合自己的内衣。

在这个过程中,雨薇发现,很多女性买内衣都是盲买,买到一件舒服的内衣全靠运气。她觉得,人们买电脑、买手机,都要看外观、看功能、看参数,何况是面对身材各异的人体呢?

因此,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她会教女孩们测肩宽、测两个乳头之间的宽度,帮她们判断自己到底是水滴型胸、圆盘型胸或者是纺锤型胸。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们,可以“像选电子产品一样选内衣”——了解自己身体的参数,明确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么。毕竟,内衣的制造比人们想象中复杂,个体的胸型也存在巨大的差异。

▲ 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在教女生如何挑选内衣。图 / 小红书截图

有时候,就连厂家的产地都会决定内衣的舒适度。潘雨薇会建议一些肩宽、骨架偏大的女性尝试坐标在北方城市、或者海外的内衣品牌,比如总部和工厂都在山东的安莉芳。潘雨薇的依据很简单,品牌的试穿人员、数据采集更多来源于本地的姑娘,身材相似,穿着才更舒服。

而就像电子产品一样,如今,市面上的内衣产品越来越多、分类越来越细化了,“粉底液内衣”“果冻条内衣”的诞生都能佐证这一点。这是因为技术能力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内衣品牌不再追求一味靠提升销量来摊平成本,转变为“只为一小撮人群、为某一种需求服务”。

技术有限的时候,内衣更追求的是大众化,适配更多人。这也是为什么,温迪很难在线下买到适合大胸的内衣的原因——大胸人群只是一小部分,而如果为了实现“大胸显小”,把一件内衣做得过于轻薄,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,考虑到这些,一些头部公司干脆主动放弃了这部分人群。

大集团船大难掉头,却给了一些新品牌机会。十几年前,就跑出了专为大胸女性服务的奶糖派。潘雨薇举了一个例子,它们开发过一款双肩带产品,就是专门满足年轻大胸女性的细分需求的。很多传统“大码”内衣,都为身材偏胖、或者哺乳后女性设计,天生胸部较大、其他部位比较瘦的女性反而成了被忽略的群体。这款内衣能够提供足够支撑,虽然无法解决哺乳后的下垂问题,但是因为目标人群就是大学生,还是上市了。

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从业者觉得,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胸型和需求,买卖双方才能实现“双向奔赴”,更好地帮助女性挑选到更合适自己的一款内衣。

▲ 专为大胸女性设计内衣的品牌“奶糖派”。图 / 淘宝截图

但有时候,买不到合适的内衣,并不是女性们不了解自己。朱霖就记得,自己读大学时,曾经规规矩矩地在奶糖派的小程序上输入了自己的各项参数,明确了自己的胸型——那段时间,奶糖派的推广思路就是做科普,花了大量营销费用在这件事上。

只是,行业里品牌太多了,胸型并没有成为一种公认的行业规范,朱霖有心寻找,也很难依据自己的胸型去寻找合适的内衣。

网购叠加直播的崛起,更是改变了内衣的竞争方式。很多白牌的营销路子更野、更直接,做科普太花时间,厂家们更乐意于制造噱头,这让内衣赛道有了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的感觉,也放大了女性挑选内衣的难度。

就像夏天,一些商家们会打出“凉感内衣”的标签,可以瞬间戳中女性们。但包括潘雨薇在内的业内人士们,却对此都很无奈,因为只要用棉纶材质做布料,天然就有微凉的触感,并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革新。更好的方式是做“单向导湿”,刷一层特殊胶质,帮助女性把汗液排出去,增加干爽感。但这样一来,成本就提高了,完全没有前者来钱快。在这个功能上,更擅长的是一些运动品牌生产的内衣,但不用有噱头的方式做宣传,反而卖不出爆款。

还有一些大胸姑娘,在夏天苦苦寻求无肩带的内衣。但实际上,受限于胸部的客观重量,没有肩带就是无法提供承托。一些爆款内衣会通过勒紧胸部来辅助固定,这意味着牺牲舒适度。潘雨薇说,这虽然不舒服,但确实是一种可行的解法,至于那些宣传“舒适又承托”的商家,都是为了卖货,消费者拿到手里只能失望。
身在内衣之城,阿鑫更是感觉到“直播卖爆款”的诱惑。在直播间里,厂家们之所以乐于售卖无尺码内衣,是因为很多这类内衣尺码少,常常只提供S码到XXL码的选择——“尺码太多,会提高用户的决策时间成本”,这意味着转化率降低。就像传统内衣,会把尺码算得很细,光A杯可能就有A70、A75、A85等。

▲ 不少明星也在直播间带货各种内衣。图 / 小红书截图

这是顺应电商时代的价值选择。通过这种方式,厂家们能把内衣的成本压缩到十几块钱甚至更低。阿鑫说,如今的汕头,来了很多只有电商思维的人做内衣,他们不在乎用户的实际体验,只要退货率能在可承受范围,那就可以大量生产。毕竟,全国一半人需要文胸类产品,需求非常大,只需要一个爆款、做一次性买卖,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阿鑫跟这些直播商家打过交道,其中大部分都是男性。选品时,他们的方法很简单,给一两位主播试穿,“但这种个体反馈没有什么意义”。更直接的,就是看退货率高不高——没有亲身经历过,他们很难真正在意,这件内衣穿在女性身上到底舒不舒服。

一件衣服而已

尽管我们依旧找不到一件完美的内衣,但好在,女性们对于内衣的评价正在逐渐转变。

追溯到30年前,曼妮芬喊出的口号还是“你,生而性感”,在这个时期,内衣还承担着一定的审美任务。女性的乳房像是一种景观式的存在,强化着女性需要拥有性感美、曲线美的审美趋势。后来,一片式内衣之所以能风靡、乃至成为行业主流,很大程度上,也跟女性们愈发追求舒适的穿着体验有关。

这是温迪乐于见到的。直到今天,她依旧记得自己第一次穿内衣的感受,只有一个字:痛。

那时她读高中,胸部已经发育了两三年,但对于买内衣这件事,她和妈妈保持着心照不宣的沉默。某一天,妈妈终于像鼓起勇气般迅速塞给她一件内衣,除此之外什么也没说。但那是一件不太合身、制作粗糙的内衣,龙骨是钢丝做的,温迪穿着小了,钢丝突出来,戳破了她的身体,很痛。

从那之后,温迪对内衣产生了某种心理阴影。她不好意思跟妈妈说,就想出一个办法——在衣服里叠穿两件小背心,再配上微微弓着的腰,就看不出来了。即便是夏天,她也这么穿,唯一的缺点是实在有点热。

从青春期开始,和内衣缠斗多年,成为一群女性的集体记忆。朱霖也有类似的遭遇。小时候,妈妈会带着她去内衣店,换上那种胸垫很厚、自带聚拢功能的内衣。这时,导购总会有点惊讶,“小姑娘发育得真好”,妈妈顺势接话,“就是,不知道随了谁了”。在这样的对话里,朱霖只能脸红,任由导购把自己的乳房往胸垫里扒拉。

▲ 图 / 视觉中国

女性对于选购内衣的耻感,本质上是根植于对于乳房这个器官的耻感,而这种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,它往往在外界的恶意中产生。

在青春期,耻感来源于男同学们取的外号。朱霖记得,她发育早,男生们会聚在一起开玩笑,给她取难听的外号,那之后,她每次体育课,做一些剧烈运动的动作都会很扭捏。而另一个内蒙古女孩说,自己最讨厌订购校服时、当众量报数据的环节,因为胸围小,她免不了被男生们调侃。

成年之后,面对的恶意就更复杂,直到今天,温迪都忘不了自己在坐地铁时,有男人朝她胸口飘来的猥琐眼光。温迪不明白,为什么女人的乳房要被称作“事业线”?还有,自己怎么依然没有勇气直接骂回去。

朱霖观察过,因为这个第二性征的存在,很多女孩都会有一个自我保护型的姿势。像她和温迪这样的大胸女性,是把背驼起来,为此没少挨家里人击打在背部的巴掌——“背挺起来”。还有一些觉得自己胸型不好看的姑娘,会有意无意地把手环抱在胸前,希望减少外界对自己胸部的注意。

为了消解这种耻感,让胸部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,内衣界的两大流派“大胸显小”和“小胸显大”,就这么分化出来。内衣看似是在帮助女性,实际上也是顺应外界的评价,无奈地进行应对。这成为潘雨薇做科普、鼓励女性们把内衣当成“电子产品”的又一个原因——内衣可以只是一件衣服,不用与任何旖旎的幻想或着戏谑的调侃相关,只需要为女性的需求服务。

▲ 内衣只是一件正常的衣服。图 / 《女人唔易做》截图

当下,对于内衣难穿,女性们各有各的解法。

朱霖属于苦苦追求、不断寻找更好的内衣的一类人。不过,她的疑惑是,到今天,越来越多的内衣品牌诞生了,内衣似乎又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,增加了“品牌调性”的溢价。

在朱霖印象里,有一类很常见的内衣广告——镜头前,身材、年龄各异的女性都有,大家笑得很开心,一种非常包容的样子。她被吸引了,点进去一看,内衣不仅贵,她还很难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尺码。朱霖很无奈,她其实并不在意口号、价值观,只想找到一件合适、舒适的内衣而已。

还有一部分女性,选择从“根本上”解决问题。比如阿梅,选购不到合适、舒适的内衣之后,她把家里所有的内衣都丢了。阿梅说,自己已经不想再花时间去研究,到底什么内衣才更适合她,也不想为各式各样的内衣花钱。每天,阿梅会贴两个胸贴出门,最开始,她还会把头发放下来挡一下,现在已经彻底放飞。

她想,不穿内衣可能会被指指点点,但这是她愿意为自己的舒适付出的“代价”。

(文中分享者均为化名。)